当前位置:首页 / 即墨资讯 / 即墨资讯 / 正文

你家孩子的老师家访了吗?“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开始了

      从区教体局获悉,今年国庆节期间,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李志钢“身先士卒”,和教师一起到学生家家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为师生、家长津津乐道的话题。“通过和老师面对面地交谈,对孩子各方面表现了解得更清楚了,明白了下一步该怎样教育孩子。”学校八年级13班学生孙诗睿的妈妈说。

      这只是全区教育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区教育系统立足时代大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并践行“多元共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凝聚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

入户家访,心贴心交流增进家校互信

      本学期一开始,龙泉中心小学开展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家访。干部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家庭,与家长和学生心贴心地促膝长谈,就学习、成长等问题真诚交流沟通。“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比俺都多,经过老师的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四年级1班学生周启航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家访加深了师生情感,拉近了家校距离。

      区教育系统充分运用家访这一教育“法宝”,倡导干部教师全员参与、身体力行,进村入户与学生及家长零距离、面对面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日常表现等,掌握因人施教第一手信息。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解决在家庭教育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家校携手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9月份开学以来,全区教育系统累计入户家访3万余人次,进一步增进了家校联系和互信,提高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针对性。

电话沟通+网络交流,架构家校“连心桥”

      在做好入户家访的同时,区教体局根据便捷高效原则,要求每学期至少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电话家访。各学校紧密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断研究改进电话家访的方式,提高家访实效。

      “尊重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发挥电话沟通的正面影响、正面引导作用”,这是山师实验对电话家访的要求。通济实验学校由班主任老师作为首次电话家访负责人,各级部主任作为问题解答负责人,为家长在学生发展上“出谋划策”,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墨城中心幼儿园制定了《家校沟通规范》,从内容、时间、态度等方面对电话家访作了精细规定。一项项接地气、合民心的举措,让家长看到了学校的真诚,激发了携手育人的热情。

      同时,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学校、班级等不同层面的微信群、QQ群,及时发布教育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和学生在校生活,并就学生思想、学习、成长等情况,“点对点”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制定教育方法。

无形的电波纵横穿越,编织起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间密实的“情网”,架构起家校的“连心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

家长学校,搭建家校合作共育平台

      前不久,温泉南行小学“家长学校”开课,学员是全体一年级学生家长,校长姜启超亲自担任主讲。“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学校要携手配合,帮助孩子迈好这一步……”姜启超在台上侃侃而谈,家长们在下面频频点头。

在教育上跳“集体舞”,才能演绎更多的精彩。区教育系统着力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教育讲座等形式,畅通学校与家庭的信息传递,汇聚教育智慧和力量。实验一小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每学期举行“三走进”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观摩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感受学校的阳光育人环境,与教师近距离进行观念、认识的“碰撞”,寻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教育结合点。

      教师走出去,家长走进来——这种双向互动,实现了育人合力和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每年至少为家长提供 4 次 8 课时的免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 2 次普惠性公益咨询服务,搭建起家校合作共育的有力平台。  (王功修   张建刚   张淸迪)

0

下一篇:青岛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交流会召开,我区设分会场组织收看

上一篇:即墨这六家种植业合作社入选省级示范

网友留言评论(0)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最新投稿
人气排行
精选图文
自定义Html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