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即墨资讯 / 即墨资讯 / 正文

即墨这个场儿的道路会喝水

5月14日《新即墨》报:滨海公园二期:这里的道路会“喝水”
我区已启动16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成建设面积11.12平方公里

 

滨海公园二期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收集雨水。

 

鹅卵石排水沟、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蓄水池……作为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建设的滨海公园二期,已是一块大“海绵”,一系列建设设施让沿鳌山湾海岸线而建的滨海公园达到内洪防治和雨水综合利用的完美融合。

“2016年至今,我区已开展滨海公园二期,墨水河、龙泉河整治工程等16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目前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12平方公里,完成率达224.19%。”区城建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张春霞介绍,滨海公园二期是我区打造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典型,“海绵+”理念渗透在公园的角角落落,系统解决公园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既提升了城市的“面子”,更优化了城市的“里子”。

走进公园,记者发现道路两侧的草坪要比路面低10至20厘米,草坪与道路间设置了一组植草沟,植草沟旁是大片景观绿地,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称奇的地方,不只是植草沟,还有透水铺装的人行道,大雨过后路面不见一丝水迹。

这些植草沟、透水铺装有什么作用?面对记者的提问,滨海公园二期生产经理袁增军解释说,“当大雨来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等负责接收雨水,除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外,富余的雨水经过滤、净化后,排入专设的PP模块蓄水池,干旱的时候再把吸收的水‘吐’出来。”

滨海公园建设了4个PP模块蓄水池,每个蓄水量为238立方米,可汇聚整个公园的富余雨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的存储和回用。据袁增军介绍,这些模块相当于一个地下“水库”,下雨时收水管道中的雨水流经雨水井,经过滤去除泥沙和污染物后,流入蓄水池,再经水泵可为绿化、景观灌溉及喷泉喷水补充水源。

在园路和广场总面积51970平方米的背后,其实大有乾坤:整个透水铺装占总面积的43.73%,其中包括5600平方米的陶瓷透水砖,14030平方米的彩色透水混凝土,3100平方米的嵌草铺装。

通过最小的干预措施使绿地增强雨水渗透、水源涵养的功能,以“渗、滞”为主,结合“蓄、净、用”,因地制宜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同时兼顾绿地景观效果,形成完善、可持续的雨水系统,串珠成为蓝色“海绵体”。

下一步,我区将启动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海绵城市规范导则实施,建立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引领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0

下一篇:乘地铁11号线吃樱桃的人“鼓了”,即墨人随时走起!

上一篇:天呐!每天千吨榴莲运抵咱即墨转内销

网友留言评论(0)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最新投稿
人气排行
精选图文
自定义Html广告